姜辰自从进入道山以来,每天都在修炼,道山的规矩是每隔十天,会有各自道苑的道师给道子们讲道。不过并不是每一次都人满为患,有的偷懒的道子不想去听,有的道子听到中途便悄悄离开。来此听道的道子们基本上都是三三两两,人数不多。与其说讲道授业,不如说是相互论道。道师所讲的理论,道子们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彼此相互论而道之。而姜辰在每次论道中总能脱颖而出。这日,悟生道师按照惯例在众生道苑中开坛讲座。“众生道为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为万物的本质和生命的核心,它引导着生命的进程并影响着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众生道为这个世间的众生,需要天道,这个世俗的众生,需要天意难违。”“世间的面相千千万,相由心生,需要问心。”姜辰:“天道天意当真不可违?”悟生道师:“天道本则,凌于万物之上,万物皆尊其道而运行。”姜辰闻言点头,道师继续讲道。“众生之道,小道修己,大道修心。”“于众生中来,到众生中去,众生是你,众生不是你。”姜辰再次发问:“一人之道是否涵盖于众生之道?”悟生道师:“个体必然存在于总体之中。”“脱离了总体的个体,那不是完整的道。”姜辰:“那既然整体是由个体组成,为何达不到众生平等?”“世间之人贫富皆有,且差距悬殊。”悟生道师:“芸芸众生,人间草木,不过尔尔,众生无相,相由心生,众生有相,在于心,在于己”“道师之意就是,世间众人自有其规律运转?”“虽是相由心生,可众生疾苦却是真实存在,难道双眼紧闭,充耳不闻?”“那这不就是自欺欺人?”“那这众生之道还有何意?”姜辰并不是愤怒的质疑说话,而是真心实意的在提出疑问。悟生道师久久没有说话,因为他悟了五六百年众生之道,这个问题一直是他悟不透的。一时间他无法回答出来。“姜辰,课下你来找我。”“是。”一旁有几个道子心里都是蔫坏,见不得别人好的那种。“这下好了,姜辰道子惹恼了悟生道师。”“到时候有他好看的,嘿嘿。”……一天的讲道时间很快过去。傍晚,姜辰找到了悟生道师。“道师。”“嗯,姜辰你来了。”“白天听道之时,道子那些话并不是有意为之,只是发自内心不解,还请道师见谅。”“无怪,我知你无意。”“所谓众生疾苦,这个问题确实是我未参透之点。”“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你讲解。”姜辰:“众生道乃众生之道,行自然之大道,可是却又无法改变世间之人所难,这…”“此前还未入道山时,我于各处游历,所经城镇人文,也算是见了一些。”“繁华富极的城镇不胜枚举,可清贫疾苦的城镇也是随处可见。”“穷苦百姓居住在城镇中尚且不富足,更不要说山间村镇的人们了。”“我散尽了一些钱财给他们,可这无法止渴,源头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若是缺少钱物倒还好说一些。”“那些偏远地域的城镇,人心善恶各有,所做之事随心所欲,恶向胆边而生,善念抛之脑后。”“道子姜辰斗胆提出疑问,无为而治真的可以运用到生存实际吗?”……
悟生道师沉默不语,他在思考姜辰提出的问题。良久,他说道:“芸芸众生,其心各异,难以统一。”“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但凭其心领悟。”姜辰:“可世间不全是修道之人,也有那些没有修为的人。”“无为而治只是一种思想,说到底它并不是一种制度,一种可以规束人们行为的东西。”“道师你自己也说了,人心各异,难以归一。”“那这无为而治的实行运转是不是缺少一物?”悟生道师双眼微眯,散着微光:“何物。”“畏惧之心。”“因为没有强制约束之力,人们肆意生长,就如这门前的大树一般。”“无人干扰影响,它能生长的十分茂密庞大。”“可仔细观察会发现,庞大茂密的深处却是杂枝横生,无规无距,随意生长。”“长此以往树干无法承受肆意生长的树枝之重,必会动摇其根基。”悟生道师听到这里双眼瞳孔缩的像针一样。姜辰继续说道:“世间虽有天道,可天道却不是无所不管,这终究是生灵的世间。”“事,在人为。”“无为而治确实是千古真论,可若是用错了方向,是不是会适得其反…?”悟生道师诧异的看着姜辰:“你的思想很超前,并且在没有丢掉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还能提出辩驳问题。”“你很多元,看来我们的思维有时确实有点固化…”姜辰诚心的说着:“道子姜辰并非恶意,道山之道确实是我必学之道,必悟之法。”“可,事物是在前进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原地踏步,就算是完美的大道之圆,也会存在一丝缺口。”“世间有万法万道,却无一道一法是完美至极。”“众生道难解众生,道法虽是死,人心却是活,何不换一换思路,多试想一些。”“道子所说的只是年轻燕雀之狂语,有着诸多狂妄之言,道师勿怪。”悟生道师不说话,他是一个极爱思考的人,他在回味着姜辰刚才的话。“年轻人之思,有道理。”“没有什么怪不怪的,你我这不也是在论而道之吗。”“事物是前进发展的,对,道也不全是一成不变的。”“姜辰,你先回去吧,我需要思考。”“是,姜辰告退。”姜辰离开后,悟生道师坐在蒲团上思考了两晚。第三天他把其他道苑的道师都叫到道山的道厅,还有无冕山主的悟明道师。“你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