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庚遥遥应了声“嗯”,随即脚下不停,继续朝着嵩山而去。他那近乎满值的感知也在提醒着他,秦梦瑶已收剑转身背对离开。
好像不是错觉,“连庚”对付秦梦瑶似乎比其他人更轻松,他甚至不用特地进入天意加身的状态,就能轻易看出她的破绽,轻轻以声音震动,便能顺势剥夺其行动力……宁醉夹起一块干炒肉片,伴着白米饭嚼嚼,若有所思。
如今正是午饭时间,他和令东来恰好路过一座城镇。亲自做了几天饭的宁宗主决定今天就吃客栈的、住客栈的,于是直接带着人选了一家店、定了两间房、点了一桌子菜。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如果条件允许,宁醉本体和马甲一般都是选择分时段进食——不然要是同时进行的话,他精神上会觉得撑得慌。虽然事实上,那些个徒弟马甲乃至他本人,就算一整天不吃东西,貌似也不会饿。但是他觉得如果少了一天三餐,好像就会浑身不自在。
“令兄你不吃吗?”宁醉又夹起一条青菜送入口中,咽下后看向对面安安静静地坐着的令东来。这位无上宗师落座后,只喝了两口白开水,筷子是完成没动过。宁醉点的是两人份的饭菜,现在基本都是进了他自己的肚子里。
令东来微微摇头,回道:“不必。”
意料之中的回答让宁醉忍不住又往对方脸上看了一眼。怎么说呢,这一路下来,令东来也不是完全不吃东西,可是这人吃也只吃他宁宗主亲手做的那些,旁的除了茶水,那是半点不沾。如果不是宁醉还有理智,搞不好就会为了这种特别对待喜不自胜,产生人生四大错觉之一。
好在,他再欣赏令东来那张脸、那身段、那气质,但只要看到对方在人群中那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他就能稍微冷静下来,醒悟这位不是他能肖想的。
宁醉低下头扒拉几口饭,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抬首问道:“你以前试过和慈航静斋的人论道吗?她们似乎修的也是天道……”是不是你们修天道的,都会有种特别的“仙气”?
秦梦瑶的气质与第一次出现在宁醉面前的令东来其实有点微妙的相似之处,就是那种他们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尘世之中的缥缈感。只是细分之下,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秦梦瑶的“仙”,是那种容易吸引他人对其产生向往的美好;而令东来则是容易让别人将他忽视掉。
是的,虽说这位从相貌到气质都尤其出色,然而感知力差的,很难发现这位的存在,对方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无处不在又容易被视作等闲;感知力强的,在看到此人便仿若直面浩瀚天地,只会越瞧越怕。因而无论主动被动,一般人难以将视线长时间停留在他身上。
“地尼天资卓越,才情横溢,所著剑典堪称惊世。作为后世之人,我确实神往已久。”令东来睫羽微垂,凝视着宁醉的双眼仿佛酝酿着许多意味不明的情绪,又像是空无一物,“可惜她早已入了死关,至今情况难明,无缘得见。”
呃,这是将地尼和慈航静斋分开看待?宁醉不由地追问道:“那慈航静斋其余门人又如何?”
令东来漠然回道:“天地不仁,既求天道,何必入世。与其妄图在天人之间寻得平衡,不若从一开始便专心一道。”
宁醉本想随口回一句“你现在不也入世了吗”,但他很快意识到,令东来口中的“入世”大概指的是或主动或被动地与众多世人产生密切联系、参与到诸多世事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无上宗师一直都是处于“出世”的状态,他只是旁观者、是看客,几乎不曾“入世”。
而且听令东来这样说,这位好似不太赞同慈航静斋那种“先得情而后忘情”的路数……宁醉突然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好奇这个世界的令东来是否曾经出手对付过厉工。
在原著之中,厉工作恶多端、杀人盈野,几乎纵横无敌,但亦因此惹出了令东来。后者仅仅以一曲箫音,便让厉工在院子里徒劳奔跑,却始终寻不到人影,身上衣物都被写满了其绝招的破解之法而不自知。
这个世界的厉工同样不简单,可是正道能够与之媲美的也大有人在。许是年代久远又或是其他原因,“连庚”在叶孤城的藏书室时,并没有翻到与令东来过去相关的内容。
他知道令东来有着“无上宗师”一称,还是在与其打过几次照面后,隐约猜测到对方的身份,才专门到处问了问。所知也仅限于知道这个称呼的来由,更多事迹亦无太多流传。
所以此时宁醉斟酌片刻,才用一种比较含糊的语气问道:“你和……厉工……?”
作者有话说:
----------------------
有和无
大周境内的城镇,无论大小,看多了其实基本上都是一个样:石板路、砖瓦房,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民宅商铺整齐划一,喧闹的人声,杂乱的味道……尽管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然而如此繁华安乐,已是胜过无数。
宁醉入城时没有关注这座城镇的名字,如今走在大街上也不是为了四处游玩观光——他出发前,曾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