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玥华告病,在长巷临巷听到一耳朵妄言的朝臣们,就拿不定主意再参二公主,只余唐亦一人,尚在寻契机。
殿中静谧一阵后,成兴帝要论功行赏,让曹大德将拟好的诏书当场宣读。
没有文武百官各抒己见,也没有六部尚书同内阁阁老们参言,成兴帝这道诏书下得突然,众人见到圣旨跪下去时,都还不知此诏关乎国体,乃唐国近年来头等大要事。
曹大德站得比往常端正了不少,两只手把诏书展开,清了嗓子才宣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顺天命登基以来,距今三十九载,效先皇廉政,励精图治,无一日懈怠,然,朕积劳日久,近日尤感因固疾而体乏,恐国政万机受旷,每思及此,夙夜兢兢,幸,兹有长子唐峻,为宗室嫡出,勤勉发奋,公正贤明,文武兼备,能托至重,实乃天意所属,众望所归,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唐国历立安十九年五月十六吉日,授以册宝,立为唐国储君,正位东宫,以重大统,钦此。[1]
长巷刺杀,大殿下护驾有功,群臣敬听曹大德宣读完诏书,无有异议,有异议也来不及劝谏了,只听明和殿中,众人高声齐呼道:陛下万岁,万万岁!
唐峻木着脸行过跪拜大礼,成兴帝又扶着龙椅把手,激咳了数声,招手示意曹大德。
曹大德向前一步,皱眉唱声道:退朝
朝臣们起身,文官队列里,唐亦脸色铁青,不想这东宫之位竟这般轻易就落到了唐峻手里,但转念一想,如此也好,许彦歌劝解过他,此刻还要静待时机。
今日朝议,成兴帝闭口不提御林军失职大过,难道就这样放过唐绮?唐亦心急如焚,往前刚迈出了半步,不料户部尚书楚谦之挡了他的路,微不可察地朝他摇了摇头。
唐亦吐出浊息,在岳丈劝阻的目光中,心有不甘,又不得不生生将要参的事压回腹中。
待散朝时,众人都拱手向唐峻道贺,唐峻勉强扯出浮于表面的笑,走得极其缓慢,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唐亦走近时,他先抬手阻了唐亦的礼节,道:三弟便无须同我客套了。
大哥众望所归,可喜可贺。唐亦收敛笑意,凑近他悄声道:二姐睚眦必报,今日她革职禁足,大哥却一朝得势入主东宫,将来可要小心她。
唐峻斜眼看了看唐亦,唐亦又恢复不温不火的笑脸,拍一拍他的肩膀,就先顾自走了。
昨夜是周巧,今日是唐亦,话里话外,都在牵引唐峻往一个方向走。大皇子冷下脸来,嘴角抽搐,心中有了某种猜测,但还缺证据。
该怎么去对付唐绮,他要好好想。
人还没下阶,秉笔太监曹大德来了,将唐峻拦在阶前,急道:大殿下请留一步,陛下请您往勤政殿一叙。
册封储君要在万寿宴之后,唐峻跟这成兴帝身边的大红人还算客气,拱了拱手,便同其转身往了勤政殿。
被人惦记着的唐绮,坐在府中获悉早朝诸事。
外头天光逐渐大亮起来,她挥手扑灭烛火,侧首看向燕姒。
殿下看我做什么?燕姒摆摆手,让传信的银甲军先退下,回眸对唐绮说:助大殿下入主东宫这事儿,是父皇让你干的。
唐绮狭长眼睛眯作一条缝,叠掌道:待会儿,早膳有些什么?
燕姒沉下口气,乖软笑起来道:让小厨房按殿下惯常吃的做了,这大半年您忙里忙外,好些日子早膳都没来得及吃,至今日起,总要吃好。
唐绮伸手拉她的袖子,学她平日里爱做的动作,轻轻摇了摇,道:给宁浩水传话。
燕姒道:早膳后就传,还得给侯府也传。
唐绮点头道:今日肯定会有客来,阿姒要不要同我一道去见?
燕姒不解其意,问说:谁啊?
唐绮故意去逗她,只说:先卖个关子。
燕姒可不吃这一套,跟着说:那我就不去。
反正每次同她妻趁口舌之快都跟对弈没什么差别,唐绮已经对鲜少获胜习以为常,扁嘴说:东方槐。
这妻妻两个难得能在一块儿用早膳,唐绮把燕姒娇养着,从不让她寅时跟着起,素日里若非休沐,都是自个儿草草吃了就走。
今日二人携手进小饭厅时,女使们已将饭食布好,待人鱼贯而出,只剩泯静在桌边伺候,她是燕姒的贴身丫头,事事为燕姒记得牢,见了人来,就道:姑娘,都快辰时了,明日您起早些,殿下怕该饿坏了。
燕姒嘟着嘴说:好嘛,我晓得啦。
唐绮拉她过去坐下,席上摆青菜鸡丝小米粥,凉拌藕丝、素炒什锦和炖蛋,椋都人爱吃面食,另备了红糖馒头和一碗香辣冷面。
燕姒捧着粥喝,唐绮给她拣些小菜,又用勺子把炖蛋挖到她碗里头。
泯静在旁看得艳羡,不忍搅了这二人的温馨,就默默要退出去。
唐绮忽然回头,问她说:我昨日换下来的衣衫,百灵来取了吗?
泯静停下了一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