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联队第二中队阵地。
&esp;&esp;一群衣衫褴褛的官兵围着电话机,听筒拿起来放在用铁皮做的简易喇叭旁边。
&esp;&esp;听筒里传来轻柔的歌声。
&esp;&esp;一曲结束,马上第二曲响起。
&esp;&esp;士兵们中有人喊:“这不是我们仙台的山歌吗?”
&esp;&esp;第二师团又叫仙台师团,士兵大部分都是来自仙台附近。
&esp;&esp;仙台是个穷地方,哪怕是仙台市,整体也相当的落后,周围更是山区。
&esp;&esp;仙台师团的士兵很多都是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才当兵的——部队有饭吃。
&esp;&esp;很多士兵不光把每个月的军饷寄回家,还会吃饭的时候把一些萝卜干之类便于保存的菜省下来,一起给家里捎去。
&esp;&esp;电话里传出的山歌,让很多人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esp;&esp;甚至有人开始打拍子。
&esp;&esp;中队长站在旁边,和士兵们一起打着拍子。
&esp;&esp;中队的司务长走过来,小声说:“长官,这样不好吧,这可是敌人的宣传!万一被上面知道了……”
&esp;&esp;中队长:“这有什么的?我在参军之前,是小学音乐教员,现在我没办法喂饱士兵们,让他们听听歌总没错吧?”
&esp;&esp;司务长:“可是这是敌人的宣传啊。”
&esp;&esp;“是啊,但他们并没有宣传反对皇国的事情啊,只是播放音乐而已。我听说联众国那边,军官们也不会制止士兵们收听江户玫瑰呢。”中队长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眼司务长,“而且,这个时候,我作为中队长,也该为士兵们谋个活路不是吗?”
&esp;&esp;司务长没说话。
&esp;&esp;就在这时候,音乐结束了,电话机里传来女孩子的声音:“以上是我和姐妹们给你们表演的山歌,你们说自己是仙台来的,刚好我们姐妹们里面也有一位来自仙台。”
&esp;&esp;“哦,是仙台吗?”
&esp;&esp;“仙台哪里的?”
&esp;&esp;电话那边明显换了个人,声音不一样,态度也没有刚刚那位大方,女孩说出了一个地名。
&esp;&esp;“哎呀!”士兵里有人站起来,结果刚站起来就贫血了,一个倒栽葱。
&esp;&esp;众人赶忙扶住他。
&esp;&esp;中队长立刻说:“给他吃点糖!我们珍藏的糖应该还有一点点!给他掰一点!”
&esp;&esp;司务长立刻过去,从口袋里拿出糖,掰了一点塞进晕倒的士兵嘴里。
&esp;&esp;过了一会儿士兵缓过来,才对听筒说:“我是你老乡啊!你是哪一年被选入神宫的?”
&esp;&esp;妹子说了个时间,士兵大喜:“我记得那一年!你比我小啊!我跟着游行的队伍一路跑,那些戴着兜帽的女孩里就有你啊!”
&esp;&esp;电话另一头妹子问:“那我们家乡现在怎么样了?乡亲们都吃饱饭了吗?有钱读书了吗?”
&esp;&esp;士兵的表情暗淡下去:“没有,我就是为了让家里少一个人吃饭,才参军的。”
&esp;&esp;其他人都低下头。
&esp;&esp;妹子在听筒里问:“我不明白,我们这些年开疆拓土,怎么还是这么穷呢?”
&esp;&esp;所有人都低着头。
&esp;&esp;中队长:“好啦,我知道你的任务,小姑娘。还是给士兵们唱歌吧。”
&esp;&esp;刚才那个能言善辩的声音又回来了,显然换人了:“是,您是这支部队的长官吧,感谢让大家听到我们的声音。那么,请继续欣赏姐妹们带来的表演吧。”
&esp;&esp;音乐响起。
&esp;&esp;但是这次唱的是一首中队长这个小学音乐教员从来没听过的歌。
&esp;&esp;在哀伤的曲调中,歌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的长男因为吃不起饭,读不起书,所以只能去参军,然后被派遣到了赛里斯作战,次男被征召进垦荒团。
&esp;&esp;但是家里的情况依然入不敷出,地主强征了家里最后的田地,老妈妈和老父亲被赶出了祖宅,三个妹妹要么被抓去当了艺伎,要么在居酒屋打工被富家少爷玩弄。
&esp;&esp;后来长男在赛里斯战死,次男被游击队打断了腿,只能一瘸一拐的回来。
&esp;&esp;老父亲见到这个状况直接大病一场病死了,只剩下老妈妈推着断了腿的次男,在繁华的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