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降低了被架空的可能。
&esp;&esp;而且这个身份还是保密的,不允许向外泄露。
&esp;&esp;也就是说,谁都不知道,哪个人拥有上密折的权力。
&esp;&esp;周围任何一个同僚,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小喇叭。
&esp;&esp;臣子之间就会互相猜忌,变相的加强了皇权。
&esp;&esp;而且官僚心中有了更多顾虑,贪腐的时候就不敢那么猖獗了。
&esp;&esp;对遏制反腐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esp;&esp;当然,密折制度也有害处,会因为猜忌影响到行政效率。
&esp;&esp;也会让官吏趋于保守,不敢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会导致整个社会缺少活力。
&esp;&esp;但反过来说,如果朝廷规定五年计划是国策,那官吏们也不敢再阳奉阴违。
&esp;&esp;必须去想办法将这个任务做好。
&esp;&esp;否则,就要小心被竞争对手告密了。
&esp;&esp;总之,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不能因噎废食。
&esp;&esp;满清两百多年统治证明,密折制度利大于弊。
&esp;&esp;至少在信息不畅的封建时代,这项制度是非常有用的。
&esp;&esp;听完他的讲解,朱元璋祖孙三人眼睛亮的吓人。
&esp;&esp;老朱更是一拍大腿说道:“要说玩弄人心,还得是你陈景恪啊,这种阴损的主意都能想得到。”
&esp;&esp;“若是给外面那些人知道,你给咱出了个这样的主意,肯定会跳脚骂你。”
&esp;&esp;陈景恪:“……”
&esp;&esp;不是,您老人家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esp;&esp;朱标心下莞尔,说道:“此法确实非君子所为,然非常的实用。”
&esp;&esp;“和锦衣卫互补,能有效防止君主被堵耳朵。”
&esp;&esp;“若用好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政。”
&esp;&esp;朱雄英很干脆的说道:“什么君子不君子,好用就行。”
&esp;&esp;君主注定和君子无缘,哪个君主想践行君子之道,那才是国家的不幸。
&esp;&esp;朱标点点头,说道:“那就这么定了……”
&esp;&esp;朱元璋摸了摸下巴,忽然说道:“咱们三个各自挑选信任的人,各自建立自己的秘密渠道。”
&esp;&esp;“平时互不干涉,定期交流信息……”
&esp;&esp;陈景恪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啊老朱,真要说手腕,一万个我绑起来都不如你一根头发。
&esp;&esp;祖孙三人建立三条线,嘿……文武百官天天都玩真人版狼人杀。
&esp;&esp;朱雄英高兴地道:“皇爷爷高啊,真是太高明了。”
&esp;&esp;朱标则微微皱眉,倒不是觉得这样妨害了他皇帝的权威。
&esp;&esp;而是如此玩弄人心,不利于国家政治体系稳定。
&esp;&esp;很简单的道理,老朱的小喇叭会认为,我是太上皇的人。
&esp;&esp;朱标的小喇叭会认为,我是皇上的人。
&esp;&esp;朱雄英的小喇叭则认为,他是太子的人。
&esp;&esp;到时候官场自然而然的就会分裂成三派,这是非常危险的。
&esp;&esp;不过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他也没有反对。
&esp;&esp;陈景恪倒是没觉得怎么着,大明开国三代君主相互信任。
&esp;&esp;他们不光相互信任,使用的班底也是同一套,只是做了一些微调。
&esp;&esp;朱标当了皇帝,朝中骨干依然是老朱留下的,他的重心放在了培养新官吏上面。
&esp;&esp;而这些老臣对朱雄英也同样非常忠诚。
&esp;&esp;可以说,这些臣子既是老朱的人,也是朱标的人,同时也是朱雄英的人。
&esp;&esp;这种情况,世所罕见。
&esp;&esp;以后会不会有不知道,但出现的概率不大。
&esp;&esp;所以,这种三个人各自建立一条秘密信息渠道的事情,大概率也就是存在这一段时间罢了。
&esp;&esp;不会对大明的政治体系产生太大的影响。
&esp;&esp;当然,如果朱雄英和他的儿子关系好,也想这么干。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