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吐蕃守军望风而逃,根本不敢固守。
&esp;&esp;至此,交川郡、静川郡、维川郡、蓬山郡、云山郡等全部光复。
&esp;&esp;唐军再往西占领没有意义。
&esp;&esp;千沟万壑,不适合居住,只用戍堡。
&esp;&esp;要占,就直接越过千沟万壑,占领吐蕃的核心。
&esp;&esp;天宝十六载,正月中旬的时候,来瑱将平复西川的捷书传至长安。
&esp;&esp;第408章 与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
&esp;&esp;柏海之战对吐蕃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
&esp;&esp;昔日鼎盛的吐蕃王国,如风中之烛一样,随时都会熄灭。
&esp;&esp;大论玛祥·仲巴杰惊恐充斥内心,他心力憔悴,一连数日茶饭不思。
&esp;&esp;他麾下虽然还有数万兵马可以调动,但九年的权臣生涯,许多被侵害利益的贵族、尚族口服心不服。
&esp;&esp;特别是尺带珠丹归来后,这些旧贵族势力想方设法地拥护尺带珠丹复辟。
&esp;&esp;时至现在,玛祥·仲巴杰已明白李瑄放归尺带珠丹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esp;&esp;玛祥·仲巴杰的家族那囊氏在他的带领下,为吐蕃第一尚族。他一旦还权,尺带珠丹必然会找机会杀死他。
&esp;&esp;他太了解尺带珠丹了,当初大论韦·达札恭禄一度打到凉州城下,最终因功高震主,被尺带珠丹诛杀。
&esp;&esp;理由竟然是与大唐通敌。
&esp;&esp;莫须有!
&esp;&esp;玛祥·仲巴杰是聪明人,为自己的性命,他囚禁尺带珠丹。
&esp;&esp;按照他的计划,北伐成功,收复青海九曲,他将对冲尺带珠丹的影响。
&esp;&esp;人算不如天算,李瑄早有防备,派出名将重兵镇守。
&esp;&esp;一败涂地,玛祥·仲巴杰的盟友恩兰·达札路恭死亡。
&esp;&esp;仿佛末日的钟声敲响。
&esp;&esp;玛祥·仲巴杰第一念想,是向大唐求和。如果大唐再进一步,以他们如今的实力,根本没有信心去抵抗。
&esp;&esp;本来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柏海郡的段秀实同意投降。
&esp;&esp;但要求是献上黄金三千斤,羊三十万只,牛三万头。
&esp;&esp;作为侵犯大唐的惩罚。
&esp;&esp;同时,还带来朝廷的问罪书,质问吐蕃何故谋反?
&esp;&esp;玛祥·仲巴杰终于知晓安禄山已被平定,李瑄摇身一变,成为大唐太子,监理国事。
&esp;&esp;对此,玛祥·仲巴杰明知道大唐必有所图,但他只能妥协。
&esp;&esp;他将红山宫堡上的金漆都刮下,把金佛融化,作为大唐的赔偿。
&esp;&esp;又忍痛从冬夏牧场中,取出牛羊献给大唐,妄图止战。
&esp;&esp;为防止百姓因家人死暴动,他骗百姓说北征勇士大半都被唐国俘虏,他正在与大唐谈判,尝试将他们的族人赎回。
&esp;&esp;这暂时压制住悲伤的百姓。
&esp;&esp;玛祥·仲巴杰生性果断,他明白他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无法妥协,必须有个了结。
&esp;&esp;于是以尺带珠丹和赤松德赞的名义,召诸部首领会盟,准备布下鸿门宴。
&esp;&esp;但诸部首领、贵族并未率兵至会盟,并指责玛祥·仲巴杰是奸臣,玩弄权术,囚禁赞普,亵渎神灵。
&esp;&esp;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esp;&esp;玛祥·仲巴杰先发制人,派羽林千户所去攻击一个部落,将其士卒打败,掳众而归。
&esp;&esp;然后开始发兵征伐其他不服从者,但损失十三万兵马后,他并不具备碾压的优势。
&esp;&esp;那些贵族藏兵藏奴隶,玛祥·仲巴杰甚至还有败绩,吐蕃的内战因此展开。
&esp;&esp;……
&esp;&esp;正月中旬,得知来瑱平复西川的消息,李瑄大悦,晋升来瑱为梁国公。
&esp;&esp;但李瑄所封的所有爵位都是虚封,只享俸禄和赐田,没有食邑。
&esp;&esp;他也不打算给文武官吏实封,哪怕是将来的皇子和公主。
&esp;&esp;实封不仅仅会影响赋税制度,还会衍生一批附骨之蛆。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