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但是这仍有难以解释的地方——假若商悯与谭国结盟,谭军根本不可能真的把武国公主交还给燕军,武国公主根本就是个幌子。
&esp;&esp;既然是幌子,那么谭军特意带商悯来到城下的原因便说不通了。
&esp;&esp;不过没关系,这依然能用别的原因解释。
&esp;&esp;商悯毕竟没有面见谭公,纵使她有心助谭,谭国却未必肯信她,听她调遣。武国鞭长莫及,谭公狗急跳墙之下不顾与武国交恶的可能性把商悯当成了人质。
&esp;&esp;假设商悯被谭军带来陇坪的时候尚未获得谭国的信任,谭国真的把商悯当做交易的筹码,而不是糊弄燕军的幌子,那么谭军的行事缘由就能说通了。
&esp;&esp;虽然沿着这条线思考是可以顺下来的……但还有一件事顺不下来。
&esp;&esp;——苏归的应对。
&esp;&esp;如果苏归的内心产生了“谭国信商悯”和“谭国不信商悯”两种猜想,那么他最应该做的是去求证,向郑留求证!
&esp;&esp;郑留在城下见过商悯,可以从谭军对商悯的态度分析出点什么,如果苏归问了郑留,郑留可以“如实”说出谭军是如何严防死守的。
&esp;&esp;但关键在于,苏归竟然没问!
&esp;&esp;他居然没有问?
&esp;&esp;商悯百思不得其解。
&esp;&esp;她坐在床榻的边缘,整理思绪,从头推演苏归可能产生的想法和应对……越是想,商悯脸色就越凝重,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个危险的猜测。
&esp;&esp;她眼皮狂跳,顺着另外一个假设思考:如果苏归猜出她来陇坪城,是专程来找郑留的呢?
&esp;&esp;这个念头甫一出现,商悯就感觉浑身发麻。
&esp;&esp;要是苏归猜出来了,面对郑留他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放长线钓鱼,看他到底要干什么,又想翻起什么浪花。二是直接拘禁郑留,让他彻底掀不起风浪。
&esp;&esp;苏归显然没有拘禁郑留的意思,郑留甚至能自由活动。商悯原先估计的最差最差的情况,是苏归觉得郑留私情太过可能背叛燕军而将他软禁。
&esp;&esp;现在苏归什么都没做,反而让商悯摸不着头脑了。
&esp;&esp;难道他是想试探郑留?但是他的行动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esp;&esp;要是苏归想钓鱼,就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让郑留心生警惕。相比钓鱼,这更像是一种……警告或提醒?
&esp;&esp;商悯眉头紧蹙。
&esp;&esp;苏归身不由己,这是她能感受到的。
&esp;&esp;他也不忠于谭闻秋,若是他绝对忠诚,就不会放走商悯。他心中有情,因此断臂绝义,希望商悯能平平安安活着。
&esp;&esp;如果苏归并不想站在谭闻秋那边,只是苦于某种原因无法反抗呢?
&esp;&esp;就像那日商悯试图招揽苏归投武,他没有坚定拒绝,却说世上有些事早已注定,他虽不愿,但只能认命。
&esp;&esp;不愿!不愿才是他真正的想法。
&esp;&esp;若是给苏归一个机会,若是给他一个挣脱谭闻秋控制的机会,他会不会抓住?
&esp;&esp;若把机会送到他面前的是商悯,他愿不愿意相信她,去把握住这微小的胜机?
&esp;&esp;皇帝剖心,妖魔现身,是不是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给了苏归新的希望?
&esp;&esp;也许她让郑留传达的那句话,苏归给她的答案从来不是什么“不愿”,而是——“愿”!
&esp;&esp;他不问郑留,也不限制郑留行动,不是想要阻止他做什么,而是希望他能做些什么。
&esp;&esp;果真如此?!
&esp;&esp;商悯被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她甚至振奋地从床边跳了起来,但很快,她就强制自己冷静下来,迫使自己以绝对理智的心态思考。
&esp;&esp;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苏归对郑留所说的某些话都可以有另一种解读方式。
&esp;&esp;他说,你们师姐弟三人感情似乎真的很好。
&esp;&esp;所以他确信郑留在陇坪城下不认她是真公主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护她,或是配合她,并非是要邀功讨赏。
&esp;&esp;他可能还因他们的牢固关系怀疑商悯与郑留碰面是别有目的,就算猜不到他们的传信方式是隐灵飞矢,也会疑心他们在这短暂的碰面里交换了情报。
&esp;&esp;最后苏归警告郑留把事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