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辽人会有阴谋,所以。李继隆再问:“十万战斗部队,三十万运输部队,不动用大宋一兵一卒,你能拿出来吗?”刘安回答:“能。”“加一倍。”“能。”“共三倍?”“能。”刘安三个能,倒让李继隆大吃一惊,刘安能不动宋军一兵一卒,调动三十万战斗部队,九十万运输部队?这数据太惊人。要知道刘安的幽州之战,实际调动的兵马宋军部队也就是二十五万战斗部队,约八十万民夫用于运输。刘安接着说道:“不动大宋一兵一卒,我能调动的战斗部队总数,只要利益足够,可高达百万,运输部队三百万。”李继隆差一点晕倒,这数据太吓人。刘安说道:“西州军不说,三十万兵马他们能拿出来。党项加六谷,二十万战斗部队不是问题。接下来,高丽人再给我半年时间,我能凑出十五万战斗部队。”“还差三十五万。”“倭人,我能让倭人全部变成兵,其余的变成民夫。我都没算中南半岛的兵马,瞿越降军怎么也能凑出十万战斗部队来。”李继隆再问:“钱呢?”刘安自信满满:“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关于这一点,李继隆连问都没有问,因为他完全不懂,别说是他,就是精通算学与管着大宋账房的向敏中都不懂。刘安唯一亏损的战争是幽州之战。可若计算上拿回来的燕云十六州中的六个州,加上四分之一的幽州城,以及开宋辽边市。长期利益是挣了大钱的。灵州之战,刘安是发了财的。占城之战,刘安是发了财的。对倭之战,刘安何止是发财,是发大财。打仗能越打越富,这事历史上没有过,所以李继隆也不打算在这会听刘安讲这事。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战争经济最关键的三个点。首先是产生消费,军队的消费以及军人的消费,前提是打胜,败仗肯定亏损。然后是工业价值,会推动工业的发展。拿大宋来说,为了打仗,造车业、钢铁业、造船业、纺织业、制鞋业、制药业等等都在迅猛发展。最后,就是资源掠夺。倭银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汴梁内河造船坊的工匠,连小工的工钱都已经上升到了刘安中探花之前的两倍,大工三倍,大匠最高涨到了五倍。再就是铁匠。铁匠现在的身价是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铁匠,特别是懂机械学的铁匠,其月收入完全超过了一个知府的纯收入。刘安站了起来:“将军,我回家,这事等,等到后天中午。”“对,后天摆晚宴。你若胆小就在自家摆,反之便带着食材在耶律隆庆住的地方摆,他不敢杀你,连伤你都不敢。”“明白。”刘安起身告辞,李继隆也没有送刘安。刘安依旧是从后门离开,然后从自家回门回家。次日。
二月二,这一天是传统的开耕日。在大宋,这一天也叫开耕节,官员都会放一天假的。这一天,皇帝祭天。献礼。诏告天下。免农税!!!这个消息保密程度极高,这是寇准的意思。皇帝祭天的词念完,有七成的官员是懵的。突然之间就免农税,官家是疯了吗?可这个时候,谁敢上前去劝,谁敢在祭天的时候说皇帝免农税错了。没人。嵩山脚下这一道诏书,比狂风传播的速度还快,向四面八方开始放射性的传了出去。皇帝很兴奋。又开始一套感谢上天的祭天典礼,皇帝这会精神头十足,他已经打算今天的祭天活动,从日出搞到日落。至于官员们累不累,不在他的考虑之范围内。话说汴梁。对于祭天,对于免农税之类的事,刘安一点也不关心。他在等寇准的回信。免农税的消息在二月二当天下午就传回了汴梁。对于汴梁城的百姓来说,家家张灯结彩,把过年的衣服又一次拿了出来,把上元节的灯也再次拿了出来,汴梁在深夜都是灯火通明的。而寇准的回信,三更天过后才送到了刘安家里。寇准的信分了三个信封,一个比一个厚,显然寇准写完一封,又认为不够,又写一封,还是感觉不够,再写一封。因为封皮上写有数字,一、二、三。刘安打开写有一的信封,里面只有一句话:助梁王殿下分辽于南北。李继隆的想法已经很疯,很吓人了,寇准的想法更吓人,寇准平时提到耶律隆庆大多数时候都用辽国二王。就是辽国皇帝的弟弟,排行老二的王。用梁王是尊称了。然后是第二封信,寇准打算给刘安说几句。寇准认为,耶律隆庆打算分裂辽国南北,让辽变成南辽与北辽。南辽就是完整的汉化体制的国度,北辽就是完整的游牧野蛮体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安的幽州之战,耶律隆庆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败了之后竟然无力再战,而且再也组织不起下一次的战争。就算勉强凑够一次战场的军费,耶律隆庆内心也找不到多少胜算。所以,寇准认为耶律隆庆打算让辽国改制,可他毕竟不是辽国皇帝,更没有其母萧太后的权力,既然没得选择,那么耶律隆庆便产生了分裂辽国南北而冶的想法。第二封信中,寇准详细的分析了自己对辽国当正内部矛盾与冲突的推测。刘安看的懂,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辽国被汉化的人与游牧野蛮人已经过不到一起了,被汉化的人更喜欢汉式的生活,南辽的人更不愿意自己出钱来供给北辽的大贵族。这个矛盾是不可调节的。读完这两封信,刘安拿着厚厚的第三封,刘安心说这事都说清楚了,第三封会写什么呢,而且有这么厚。带着好奇心,刘安打开了第三只信封。信封内装的信纸中连稿纸都有,大量的涂改,很显然寇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