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松盘算着,他家反正大,客房也多,马上人都安置在东厢房中,四个人而已,绰绰有余。
谢仙姑跟窦亮羞答答地跟在后面,他们知道自己是外人,此刻能被邀请进来,一是高十二郎好心,二也是沾了其他人的光,此时要降低存在感,小心翼翼看别人是如何相处的。
高长松先把他们带到北堂,就是吃锅的北堂,这儿的炕烧得暖。
他本想邀请来者一同吃暖锅,可看自己这儿吃到一半的,觉得烂糟糟的不大好看,不好意思道:“你们稍等,我再拿个新锅过来。”
高长松未雨绸缪,他担心暖锅里的汤烧没了,大灶上一直温着骨汤,至于菌菇,洗洗切切不就行了。
没一盏茶的功夫就上桌、齐活。高长松是个贴心的,他怕这四个人放不开,还单独给他们支了一张桌子,中间又竖起屏风,让他们随意吃喝。
这三人中也就谢自然比较放不开,叶澜不用说,剑修,做什么都很大方。
孙元翔憋着一股气,他钟离珺能享受,自己怎么就不行了?羊肉涮得飞快。
至于窦亮,此人很有些道教的精神,随遇而安,慢条斯理地拾起筷子,一副“那我就却之不恭”的模样。
烫卷边的嫩羊肉片粘取胡麻研磨的酱料,沾到舌尖的一瞬,窦亮的眼睛都亮了,舌头要被香麻了。
胡麻就是芝麻,它价格不贵,饶是在物资不丰的唐代,做几瓶芝麻酱还是没问题的。
高长松饭量一般,很快就撩筷子了,他起身去给孙元翔他们准备客房。
这事当然没让客人知道,恐怕他们也想不到,高长松有如此多的财产,却没有养丫鬟、找小道童吧。
结果,这顿饭吃得酣畅淋漓。
吃完后直接谈生意也是不可能的,高长松给他们接风洗尘,话说得好:“从大唐千里迢迢赶来,总不能一坐下来就谈钱,更何况,现在还在正月内,舒舒服服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吧。”
他看上去温温和和,人又生得俊俏,站在那像青翠的竹柏,你可以不对他一见如故,但一定不会对高长松有什么糟糕的印象。
他像一名君子,却又有商贾讨喜、会做人的一面。
于是乎叶澜等人也没推辞,或者说推辞不过,结果就那么住下了。
……
后面几天,高老庄陆陆续续又有其他访客,但都不是来谈生意的,是来吃年酒的。
年酒,其实就是跟朋友亲戚一同吃饭,本来,高长松说要去就去镇上吃,他的友人大多在镇上,可杨晨他们不乐意了,说镇上吃得没有高长松这好。
高十二郎笑骂道:“你个世代做餐食的,竟然说不如我这,若传出去不得笑掉人大牙。”
杨晨赶忙改口:“不是说味道不好,是没新意。”他撇嘴,“再说,我家那些菜式,我都吃不知道多少年了,难得有机会,不得改改口?”
于是好几天都安排在高长松家,之后回礼似的,他还是跑了几趟古格镇。
有几顿饭是跟衙门官员吃的,高长松跟他们的交往也越来越深了。
此外他专门留了一场跟从唐匆匆赶来的赵德斌吃,他是乌斯藏一带比较出名的货郎头子,高长松与乌斯藏往西的游牧人收羊毛,在那卖酒卖豆腐,都是赵德斌引荐的,这一代的货郎受他照顾。
高长松找赵德斌吃饭不是说别的,他在乌斯藏经营了两年,终于有亲自组商队进到长安城的想法了。
新的一年,从入唐开始。
第149章
上回同净尘入唐,好比一人一剑走天涯,除却人什么都不用带,他俩武力值远高于普通人,不怕山贼匪类,因此往返轻便,不出几月便能赶回乌斯藏。
可若是商队经由丝绸之路入唐,又是另一件事了。
以规模为例,一般情况下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少则百人,多至千人。
为运输便利、卖出更高价,丝路商人会选择售卖轻便而价高的奢侈品,譬如美酒、珍珠宝石、香料等等,而一支商队会出多少辆车、多少匹骆驼、牛、马来运货?
又是少至五十,多至上千。
这已不是靠个人微末之力能完成的事业了。
赵德斌是熟悉这套的,他先前就跟高长松说过,想要把乌斯藏的货郎们组织起来。
论说,他们也是丝路上重要的一站,可乌斯藏本土的商业却不是很发达。
高长松找他谈这事儿,赵德斌可精神了,连忙把高长松扯回他家,倒二两小酒,拾掇出三碟下酒菜,一副能谈到天荒地老的模样。
高长松也一脸愿闻其详。
赵德斌先说了自己这大半年的经历,虽然辛苦,成果却颇丰,起码谈起几条入唐的商路,他说的头头是道。
赵德斌说:“你若想做这生意,最方便的是陆路。”他道,“水路固然方便,可我们没有大船,算上造船的时间成本,你往返长安一来回都行。”
“穿哈密国,通过河西走廊进凉州。”他略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