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从印度进口大量白棉布,以取代英国人身上厚重且难以清洗的羊绒面料。不过对于南洋地区的香料市场,英国人却难以绕开葡萄牙和荷兰的垄断在当地建立长期据点。1623年荷兰人在香料群岛处死了十名英国商人,并最终将英国东印度公司排除在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之外。
英国人在这个时期的远东殖民队伍中只能算是弱势群体,葡萄牙、荷兰以及固守菲律宾群岛的西班牙,他是一家都干不过的。特别是葡萄牙和荷兰两家分别把持了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这两个印度洋进出南海的咽喉要道,让英国商船难以安全地通行于远东地区,有时候甚至不得不改变身份扮作其他国家的商船,才能蒙混过关。
然而这还并非最糟糕的状况,近几年新冒出来的海汉国显然也对南海地区有着极大的兴趣,更要命的是他们竟然还具备了与其野心相称的强大实力,老牌殖民强国葡萄牙、荷兰和西班牙都先后在其手中栽了跟头。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无疑是旧患未去,又添新忧,有了这么一个强势角色的出现,他们想要在南海地区获取资源的难度就更大了。
听完罗杰对时局的详细解说之后,谭举任也终于意识到英国人的确是有干出这种事的动机,毕竟他们还没有在海汉这里碰过钉子,对于海汉的畏惧感也远不如葡萄牙和荷兰这些吃过大亏的先行者。英国人想要冒险尝试挑战海汉,倒也不无可能。
“不过这种冒险,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吗?就算能给我们制造出一些麻烦,也不代表他们就能在远东取代我们的位置,这一点,英国人不会看不明白吧?”尽管如此,谭举任仍是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英国人对于后果的估计是不是过于乐观了一点?
“原因很简单。”罗杰肃然道:“因为英国人也盯上了我们这个地方。他们做梦都想在马六甲海峡弄到一块地方,甚至很可能已经在暗中跟柔佛国谈妥了条件。取代我们,英国人应该没这么大的野心,但如果能把我们从星岛挤出去,这个目标对他们而言还是很实际的。”
听到这个原因,谭举任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或许英国人想要的并不是取代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而是一个能够让其顺畅通行于两洋之间的支撑点。
马六甲海峡的绝大部分地区分别被暹罗、柔佛、葡萄牙、亚齐、苏门答腊等国瓜分,只有海峡东南角的出口处有这么一片空闲地带,但或许是担忧周边敌对势力的反应,英国人下手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让海汉抢在了前面。
而海汉进驻这地方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周边国家对于海汉的态度却似乎是默认了这个地方的归属权,英国人当然会对这样的局面大为不甘,难免也会生出“我上我也行”之类的侥幸想法。
英国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一地区的国家实施灭国之战,也干不过在这里立足已久的葡萄牙人,这样一路看下来,倒是初来乍到的海汉似乎相对弱小一点。尽管海汉在过去几年中的战绩十分惊人,但那终究只是存在于传闻之中的事,英国人对此也没有多少实感。何况海汉驻扎在星岛这地方的人口实在不多,军队加上民众,总数也不足两千人。这比起其他势力所控制的地区可是要少多了,而通过武力将海汉逐出这一地区,似乎也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或许是处于慎重考虑,或许是不打算正面得罪海汉这个实力颇强的对手,英国人才会选择了充当幕后黑手,指使怂恿别的国家站出来当炮灰。能赶走海汉自然最好,即便失败,英国人也无非就是损失一些经济方面的投入而已。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暂时还比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财大气粗,但这点投入还是拿得出来的。
谭举任很快就自行脑补出了英国方面的意图,这对于通晓大致历史进程和国际形势的穿越者来说并不困难,所欠缺的也仅仅只是能够证明这些想法的证据了。
“那荷兰人给了我们什么情报?”谭举任好奇地追问道。关于英国人在暗中捣鬼的说法,都是来自荷兰人的情报,但如果荷兰人提供的证据在他看来不可信,那么罗杰的担忧也就缺乏足够的依据了。
罗杰应道:“他们声称英国人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至少向柔佛国出售了三批军火,其中包括数量不详的火绳枪和火炮,以及盔甲和冷兵器。而柔佛购入这些军火的目的,很有可能是要用来对付我们。”
“声称?应该还有更可靠的实证吧?”谭举任很敏锐地抓住了罗杰话中的字眼:“就算这些秘密进行的军火买卖难以搜集到人证物证,但如果英国人插手这事,总会有其他征兆吧?”
罗杰点点头道:“从今年年初开始,在星岛靠港补给的英国船比以前至少多了三倍以上,我认为他们选择这里补给的目的不会很单纯。”
“英国船……就这么明目张胆地从马六甲海峡经过?”谭举任愕然问道:“他们不担心被葡萄牙人截住吗?”
罗杰摇头道:“不,这些英国船并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船,而是拿到了英国皇室特别许可的私人商船,也就是跑单帮的。他们往往会打着别国的旗号,趁着夜间在马六甲海峡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