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遭到攻击的华商扩大到全城范围,于是城内的多处华商会馆成为了华人避难所,数千在会安定居的华人华商不得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抱团取暖,抵御本地民众的攻击。到当天晚间,死于不同阵营之间械斗的人数已经上升至过百人,海汉民团的撤离非但没有给会安带来和平,反倒是引发了进一步的严重暴力冲突。
第二天城内的乱战继续,死伤比起第一天更多,不少曾经的生意伙伴在这两天当中反目成仇,甚至出现了多起亲戚决裂的状况。西方国家的商人则是较为理智地躲到了城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不管最后谁胜谁负,这一地区的安南人和华人已经势成水火,今后恐怕都没有办法再和平共处了。而会安城以往的繁华,很可能也会因为这种新出现的仇恨而无法再得到复原。
到了第三天清晨,几个大的华商商会开始组织起来向城外突围,冒着砖石袭击撤到河边,开始登船撤离会安城。至于他们目前所能去的地方,大概也就只有两条路,要嘛返回大明,亦或是去海汉人的地盘上谋生路。
海汉民团占领会安城期间,几乎每个华商家里都来了海汉军官造访,他们除了劝说华商们不要与海汉民团作对之外,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海图,让他们可以在必要时离开会安,去琼州岛的胜利港落脚。当然了,最好就是跟着民团的船队一起撤离此地,一路上还可以得到免费的护送。
但最终只有极少数眼光者意识到了会安城将要发生的形势变化,选择收拾家产与海汉民团一起撤离会安。而抱着幻想留下的人,则经历了地狱般的两天两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这场骚乱中失去了家产甚至亲人,而这份仇恨他们也无法将其记在海汉民团头上,毕竟在这两天中作恶的并非海汉,而是已经红了眼的本地人。
葡萄牙人的会馆倒是没有遭受到本地暴民的攻击,这当然不是他们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威严,而是他们的财产也同样被海汉人抢了个精光,连会馆也给拆得七零八落,现在根本就没什么油水可言。除了海汉民团撤离时“仁慈”地留下了两千多斤粮食,在会安的葡萄牙人可以说已经一无所有,连他们在码头上的船都全部被海汉人以征用的名义给带走了。根据爱德华多的估计,仅仅是葡萄牙人在这场灾难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就已经超过白银二十万两。如果要算上整个会安城,爱德华多都很难推算出海汉人究竟在这一票买卖中捞了多少。
但有一件事已经确定无疑——失去了巨额财富和华商的会安城,很快就会成为一座死城。别说南越朝廷没有闲钱来重建会安城,就算有,也很难再恢复会安城以往的繁华了。
爱德华多也知道澳门的理事会在跟海汉人进行接触,但很显然这种接触并没能改变海汉人对南越的态度,甚至有可能是被海汉人当作了示弱。爱德华多认为这次会安遭到洗劫之后,葡萄牙人先前在本地所做的各种措施,甚至包括军援南越朝廷,都已经变得意义不大。不过他同时也能感觉到,海汉人对自己这边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恶意,除了最初那几个自寻死路的倒霉鬼之外,海汉人没有再虐待或者杀死任何一名葡萄牙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海汉军官的直接表态,爱德华多记得那位会说葡萄牙语的军官在离开前对自己说过,只要葡萄牙人置身事外,不再干涉安南国内的事情,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但如果选择继续支持南越朝廷,那海汉方面就不能保证今后不会对葡萄牙人采取某些必要的手段。
至于是什么样的必要手段,王汤姆没有明说,爱德华多自己倒也能猜出几分。海汉人既然是打算要彻底断掉南越朝廷的财路,那光断了华商自然不够,肯定要想办法让葡萄牙人也退出这个棋局。王汤姆的话即是警告,同时也是一种提示。海汉人既然具有跨海作战的能力,那么整个安南的东海岸都可以视作其攻击范围,而偏偏南越又拿不出像样的海上防御力量,除非是葡萄牙人派自己的船队帮他们出头,否则今后南越也别想再有类似会安这样的海贸港口城市出现了。
葡萄牙人会为了南越的利益,派自己的船队跟海汉人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尽管爱德华多自己在这场灾难中也被洗劫得相当肉疼,但他仍然认为这并不足以构成让葡萄牙与海汉进入交战状态的充分理由。虽说在此之前已经知道海汉人具有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并且在一月的时候成功深入争江上游和南越海岸搞了好几次破袭战,但当爱德华多亲眼确认了海汉人的战船和作战方式之后,他认为有必要将己方对海汉军事实力的认识再上调一级。
虽然爱德华多以前从未见过海汉的战船,但他好歹也是踏足过半个地球的人,看一支舰队的作战潜力还是能看出来的。海汉人的战船并非大明那种粗笨的样式,外形显得简洁明快,类似西式的帆具,但在外形上又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战船一看就知道并非普通民船,甚至不是由商船改装而来,而是实实在在为了海上战斗而设计的战船。换句话说,海汉人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民间组织的私人武装,而是实打实的军队!
葡萄牙人在安南地区只有一支规模很小的军事顾问团,为南越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