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王违逆睦宗政令,藏匿家小。
神域站在深广的朝堂上一言不发,反倒是堂上宰执们据理力争,大有人死债消的不平。
但终归还有当年的旧臣,老则老矣,对旧事耿耿于怀,执着笏板道:“先冯翊王违背睦宗之命有目共睹,后先帝即位,念及骨肉之情追封先冯翊王,是先帝之德,不可以此抵消先冯翊王的罪过。臣等以为,陛下承宗庙之重,祗承天地之意,垂拱四海而赏罚分明,虽令小冯翊王袭爵,亦不可耽怠先祖之命。先冯翊王有罪,理应细数罪状,再行申斥,如此才是正道。”
这话引得支持神域回朝的宰执们大怒,也不讲究罗里吧嗦那一套了,大白话上阵,粗喉咙大嗓门道:“没有当日先冯翊王私藏家眷的前因,可有今日寻回皇伯血脉的后果?大宗子嗣不健,唯有小冯翊王与陛下同祖同宗,是至亲骨血,难道徐老还要因此牵连小冯翊王,让往日旧案再搅得朝堂不宁吗?”
这就又牵出了圣上后继无人的尴尬事实,当年的言官徐珺虽然已经七十多了,思想依旧顽固,为了维持自己的脸面,很是不屑宰执们的杞人忧天,“陛下正值盛年,如何断定不会有后嗣?分明是你们这些人太着急,欲图混淆大宗血胤。”
然后引发了两派乱糟糟的唇枪舌战。
神域抬起眼,向上望了望,圣上神色凝重,不难看出,他对徐珺的话还是十分赞同的。
毕竟谁愿意养活别人的孩子,就算过继了嗣子,多年之后冯翊王遗脉天下在手,是否又会慢待肃宗,将先冯翊王奉为正统?
所以借机先行打压,很合乎圣上的心意,宰执们的吵闹让他觉得不耐烦,蹙着眉大声清了清嗓子,朝堂上立时便安静了下来。
“既然有奏疏上达天听,就不可等闲视之,宰执们所言合乎情理,但徐御史所言也有理有据。本朝法度向来严明,纵是皇亲国戚亦不可违逆,奏疏上弹劾先冯翊王罪状,可令廷尉严查后再行定论,方不违背先祖睦宗之皇命。”
神域握着笏板,手心里冰凉一片,他可以与王朝渊、徐珺之流拼杀,但又如何抵抗一位帝王铁了心的压制?
他想据理力争,正欲开口时,见同平章事温迎向他投来目光,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火上浇油不是明智之举,要想守护先冯翊王,首先必须保全自己。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我是普天下纨绔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满脑子的少年意气, 忽然便冷却了下来。
是啊,也许这正是政敌设下的局,要的就是让他御前失态, 到时候不光死去的阿翁不能幸免于难, 连他自己也会被拖拽进深渊, 让圣上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永生永世圈禁他。
所以要忍,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忍。
他低下头, 将所有愤怒和屈辱含在嘴里, 和着血泪一起吞了下去。他甚至不能让人看出他的颓废, 必须把自己的心淬炼成铁, 才能铮铮站在众目睽睽之下。
但圣上却没打算放过他,面上带着一点悲悯之色,垂眼唤了声冯翊王, “朕这样处置,你会怪朕吗?”
神域忙做出恭敬的样子来, 如圣上所愿俯下了身,“臣蒙天恩, 得以还朝,对陛下只有无尽感激。二十年前的旧事,事关臣先君, 臣虽不能因私为先君辩驳,但臣身为人子,愿替先君领受责罚, 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他的话说完, 朝堂上的臣僚便衍生出奇异的众生相来, 有人悲悯,有人讥嘲,有人不屑。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先冯翊王生了个不孝子,为了王爵和厚禄,连辩解都不曾为生父辩解一句。但同平章事等人却松了口气,宰执们知道,这才是目下唯一妥善的对策。插手不得,就替父领受罪责,既让圣上满意,也尽了他人子的孝道。
果然这话让圣上放下了戒心,他本以为奏疏公之于众后,必定会引发神域的激烈抵抗,毕竟年少热血,稍有不慎就逾越了。他也存着看戏的心情,期待神域的反击,可惜啊,并没有。
神域的反应,在他看来仅仅是纯粹的宾服和认命。二十年前那位阿叔自尽时,圣上已经弱冠了,他还记得先冯翊王的为人,过于温文沉静,沉静得甚至有些雌懦。这样的人生下来的儿子,性格上必定传承了这种缺陷,他试探了,也证实了,不出所料,便也放心了。
兄友弟恭的戏码还是要演一演的,圣上的语气和软下来,怅然道:“二十年前你还不曾出生,先辈的种种与你并不相干,你何罪之有呢。这件事就交给廷尉吧,总要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一面又好言开解,“这是政事,而非家事,你既然还朝了,就要懂得大局为重,不可心生怨怼,明白么?”
神域道是,但这番可笑的言论,足可见圣上的虚伪。他要鞭挞他死去的父亲,却要求他国事家事分开,如果哪一日能够细数肃宗残害手足的罪过,圣上还会如此慷慨激昂吗?
反正高坐龙椅的人达到了目的,这件事暂时可以丢在一旁了。
后来又议了农耕赋税事宜,一场朝会完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