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太明白,但听起来就觉得朝廷很厉害,再一看读报先生激动欣慰的脸色,大家也能猜出来,这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东西。
朴实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智慧,多年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不识字的短板,总归是有些见识的。
报纸上还有很多版面,种地的农人竖着耳朵认真听读报人念的农桑小妙招,认认真真地记在心里,想着等到明年种这个时,自己试一试看看。这是朝廷大官写出来的东西,皇帝也看了的,总不能骗大家。留一块小小的地试试,若是有用,以后就都这么干。
喜欢听故事的小孩子们最为兴奋,他们成群挤在一块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读报先生,满心满眼都是对新故事的渴求。
平日里这帮淘气皮猴子只会到处疯跑惹事闯祸,甚少有这般乖巧的时候。长辈们瞧了,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熊孩子惹人厌恶,但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十分招人疼。成年人对孩童包容性本来就强,读报先生见了这么多乖巧机灵的孩子,眼底也有了笑意,继续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起报纸上的故事来。
报纸上的故事都是些什么?钦差斩贪官,梁九弘智斗神棍,每一件事都跌宕起伏,就像一把小钩子一样,将小孩子们的心牢牢钩住,让他们的心情随着读报先生读出来的话,不住起伏,是不是还瞪大眼,发出“哇”的惊呼声,有时候又拍掌大笑,高声叫好。听到高兴的地方,他们还会高举双手,蹦蹦跳跳不停欢呼,气氛组属实到位了。
孩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常有惊人之举。
有小孩子是梁九弘的粉丝,沉迷于听梁九弘的各种光辉事迹,想象着自己如同梁九弘那样,冷静地将所有装神弄鬼的家伙全都打倒,将这些神棍们建立的邪神庙全部推倒,不让他们继续为祸人间。
这可是弑神诶!多么令人血脉贲张!
小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冒险故事,有的小孩甚至因为听同一个故事太多次,都能将故事给背下来,央求家里给他买一份刊印了那个故事的旧报纸,好家伙,比对着报纸上的故事,竟然还认识了好些字。
当真是意外之喜。
还有的孩子听了大贪官伏法的故事,平时玩耍时,就会来个角色扮演,有人扮演钦差,有人扮演坏蛋贪官,还编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没过多久,顺口溜满大街都是,大人们或多或少都听了一耳朵,无意识就记住了。
其他地方还好,要是在贪官们的家乡也来上这么一出……呵呵,这年头儿的人讲究个“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相应的,在家乡留下这样臭不可闻的名声,那真是祖宗十八代都跟着蒙羞。
朝廷也就要了他们的脑袋,家乡老百姓愤怒起来,可是会刨他家祖坟的!
谁不怕这个啊?
贪官们只要在脑海里想想那个场景,都觉得一阵窒息。
坏人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错处的,他们从不内耗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又因为欺软怕硬的本质,不敢恨正宁帝和阁老们,只会将仇恨全部放在提出办报纸的家伙身上。
他大爷的,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何要想出这么阴损的主意来害我?
正是因为如此,正宁帝他们才出于保护萧景曜的角度,没有往外说提出办报纸的人是谁。
有人倒是往萧景曜身上猜了。但报纸一出来,除了能给贪官污吏震慑,十分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贪腐行为,又能让百姓归心,还能为朝廷搂钱。
天知道那些大商贾们一个个捧着银子进京,为了报纸上一个小小的豆腐块版面互相砸钱砸得看客们都快心脏骤停时,多少官员们心中将想出办报纸主意的人给夸上了天。
一石多鸟,如此老辣的手段,萧景曜不过是个官场菜鸟,怎么可能会想出这般妙计?
不得不说,年纪小是把双刃剑。官员们下意识轻视萧景曜,怀疑萧景曜的办事能力的同时,也不会将这些拉仇恨的大事算在他头上。
客观上来说,虽然玻璃镜的效益更高,但从重要程度上来看,在官员们心里,玻璃镜的地位是比不上报纸的。
报纸怎么说都占了个“文”字,是兴教化之善举。玻璃镜嘛……虽然新鲜,但也是小道,又是替正宁帝的内务府挣钱,挣来的银子和国库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在朝中清流们眼中,这样的做派,未免有媚上奉迎之嫌。
将萧景曜办报纸的功绩公开来,足够堵住正宁帝再次提拔萧景曜的悠悠众口。
有本事你们也想出这样惊艳的办法来为朕分忧。不行就闭嘴!
萧景曜想了想,觉得自己现在去六部还不太保险,他得继续想办法为自己再拿一道护身符才行。
这么想着,萧景曜便对正宁帝笑道:“陛下待臣一片爱护之心,臣铭记五内。陛下如此待臣,臣也不能让陛下惹朝臣非议。一年一次破格提拔未免太过惹眼,依臣之见,不若再等半年,到了明年再提,好歹没这么刺眼。”
正宁帝一听就笑了,很是亲近地打趣萧景曜,“你又有了什么鬼主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