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的帝王,周翰林那话一出,正宁帝就想明白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了,很乐意给萧景曜作脸,笑着对萧景曜招招手,“既如此,你便带着朕去看一看你整理好的书屋。”
萧景曜等的就是正宁帝这句话,一点都不怵,领着正宁帝来到书屋门口,一把推开了书屋的门。
进门就是一块小地毯,而后是一屋子整整齐齐的书架,两边都设有阅读区,小案几,小毛毯,可以放松地坐在地上看书,也可以去一旁的桌椅上坐着,椅子上还摆着软乎乎的靠垫,一看就十分舒服。
正宁帝感兴趣地在上头坐了坐,赞不绝口,“这样护着腰,舒服。”
考虑到现在是秋天,萧景曜在椅子上放的靠垫是用较为冰凉的席子编的,坐垫更是直接用竹子编成,坐上去更是凉爽。
也无怪乎正宁帝赞不绝口,准备让宫里也备几份。
正宁帝扫了一眼书架的书,登时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你这些书的排列,似乎都有一定的方法。”
萧景曜眼神一亮,用既震惊又崇拜的眼神看向正宁帝,一脸惊叹,“陛下英明!臣还以为自己想了个好办法,为此沾沾自喜。陛下一眼就看出来了!”
正宁帝对萧景曜这个表现很是受用,接着笑道:“你在每排书架上都贴了张小纸条,朕当然能猜到一点。快说,你费了些什么心思,怎么来把乱七八糟的书一一整理好按照一定的规矩放在书架上的?”
萧景曜灿烂一笑,有了独属于少年人的清朗和朝气,还有一丝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的嘚瑟,喜滋滋地捧来自己做好的书籍册向正宁帝献宝,“陛下请看,以往把书籍分类,只按照经史子集大致归类就行,看起来轻省,实则要找出想要的书,也不容易。臣便在此基础上,多花了些心思。按照每本书第一个字的切韵,将它们按序排列,这样就能精确到哪个书架哪一排,找起书来速度快多了!”
正宁帝果然很意外,拿过萧景曜的书籍册仔细看了起来,还站起来按照书籍册中记载的找书办法,快速找到了一本自己想要的书。
正宁帝当即笑道:“状元郎果然心思灵巧,寻常的事情都能做出新的花样来。朕看,翰林院中其他书架,都可以按你这个方式来整理。”
秦学士顺势接话,“果然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以后还要请萧修撰多教教其他人。这个法子确实精妙,日后我们找书都不知方便了多少。”
萧景曜微微一笑,“秦学士过奖了。”
正宁帝看到萧景曜捧出来的东西中,还有一方印章,忍不住好奇,“这是干嘛的?”
萧景曜解释道:“日后管理书籍的人来保管这枚印章,有借阅书籍的,就在借阅册上签字,并写清是谁用了印,杜绝私下用印不清的情况。”
正宁帝眼神一闪,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法子的奥妙之处。说白了就是五个字,责任到个人。
朝中有各种各样的官印,有时候难免出现官印滥用还追不了责的情况,哪怕能处理保管官印的人,之后要查出哪些文书是浑水摸鱼盖了印的,也很麻烦。萧景曜这个办法一出,谁经手的,用印用在哪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想浑水摸鱼,就没那么简单。
正宁帝当即叫好,这回是真心被萧景曜给惊艳了,“于细小之处见能耐,萧景曜,你做得很好,远超同龄人,也远超同年,当之无愧的年轻一代的领头羊。再历练些年,朕等着你进内阁。”
只可惜萧景曜进内阁的时候,自己可能看不到了。
正宁帝心下微微一叹,看向萧景曜的眼神也带了一批感慨。他是真的羡慕年轻人啊,边疆战事已经平息,百姓经过多年休养生息,依然恢复了生气。只要再稳定执政十来年,盛世腾飞就在眼前。
历代帝王们想要缔造的太平盛世就在眼前,但正宁帝看着自己越来越虚弱的身体,只能叹息。
多羡慕年轻人啊,他要是寿命比历代先皇们都长个十年该多好。一手缔造太平盛世,他日青史昭昭,他这位帝王,文治武功,开创一代盛世,虽不敢功比三皇五帝,也当是帝王中难得的明主仁君。
正宁帝心下叹息,暗自决定要增加太医为他请平安脉的次数。
这样的功绩摆在面前,他不想就这么错过。
萧景曜不知道正宁帝想到了什么,只是感受到正宁帝突然低落的情绪,正在复盘自己刚才的一言一行是否有一丝不妥,就见正宁帝脸上又露出了个笑脸,亲切地拍了拍萧景曜的肩,“你这般大才,编书修史也不急于一时,正好陪朕进宫,为朕读读书。”
翰林院本就有侍读和侍讲一职,专门为帝王读书讲经的。正宁帝这个年岁,自然不需要翰林们像教刚刚开蒙的儿童一样,逐字逐句向他讲解文章。
翰林们为正宁帝读书,也就是正宁帝的一个消遣。但这对翰林们来说,可是一个绝妙的好机会。这可是能和帝王面对面相处的机会,他们的种种想法和主张,都可以借着给帝王讲经读书的时候说出来。先前也有不少大臣就是因为给帝王讲经,劝谏帝王,而受帝王重用。名利双收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