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粮价和通州几个粮仓的消息。听说昨天兵部那边就请宫里下了旨意,朝廷和高丽那边打了起来,辽东那边节节败退,可能要征高丽,户部奉命检查各地粮仓,却发现通州那边的几座粮仓都出现新米成陈米,缺斤少两的事。皇上震怒,派了右都御史严查天下粮仓。六部阁老、兵部、都察院如今都在忙这件事呢!”
元允中低低地嗤笑了几声,道:“难为他们,为了对付我,把户部的遮羞布都给掀了。户部此时怕是恨死兵部了吧?”
“管它掀不掀。”宋积云道,“只是苦了你,五万流民哪有东征高丽重要?谁敢在这个口子上借粮给你?何况他们还把你的折子给扣住了。”
元允中好奇道:“那你是从哪里弄得粮食?共弄了多少粮食?”
宋积云语气里隐隐带着些许的得意,道:“他们不是算准了你借不到粮吗?那我就买粮!”
“买粮?”元允中很是意外。
“买粮!”宋积云悄声道,“大家都知道流民围城的事已经解决了,粮价恢复了往常,又已是六月,马上就有新粮运进城里,京城几家大粮商手里都有不少的存粮。我手里有钱,干脆就派周正拿了真金白银去买粮。那些大粮商一开始还不太愿意,可那么多的银子放在那里,比市面上高一成的价格,他们立马就开了粮库。周正就悄悄地买了四十多石粮食。”
可以让那些流民吃个五、六天了。
元允中松了一口气。
定国公被他们想办法拖在了宫里,不是什么长远之计。最多明天,定国公就能脱身。怕就怕兵部借口征兵高丽,和皇上拉扯不清,皇上有意立刻给他调粮,兵部也能想办法拖上几天。
他道:“你从哪里借的兵?”
那些人身上都穿着锁子甲,这可是正规卫所才有的铠甲。
宋积云笑着小声告诉他:“是漕运的人。”
元允中愕然,脚步一顿。
宋积云笑,道:“我知道有人为难你,肯定就得剑走偏锋啊?”他们不顾天下安危,为了个人私欲,设了这么大的一个局,就是为了阻止你招抚流民,我肯定咽不下这口气,他们怎么算计你,我准备就怎么算计他们。”
她语气慢慢变得有些严肃:“通州粮仓缺斤少两的事不管是真是假,户部脱不了干系,漕运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楚。我干脆找到通州巡检司的人,联系上了漕运总督府的人,承诺他们,若是粮仓少粮之事查到他们头上,我愿意给他们填补亏空。但他们需助我把手中的粮食送到石景山。
“那负责漕运的人没想到居然自称和你们元家是通家之好,他是什么姑苏王家第四子,荫恩出仕,曾经在你表兄手下当过差。看在镜湖先生的份上,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她还特意将这件事告诉了镜湖先生。
只是不知道镜湖先生知道她用了他的关系之后,会不会觉得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发雷霆。
不过。就算他大发雷霆也没有用,她就是想气气他。
当然,这些和镜湖先生打擂台的事就不用告诉他。
等到他发现因为他的不作为,元允中差点被人害死了,想必他那个时候会更愤怒。
宋积云心情愉快,继续道:“因为这层关系,我们还有了新收获。”
元允中感受到她的欢快,沉重的心像被暖流冲过,心头也跟着轻快了几分。
他思忖了片刻,道:“是他帮你又弄了些粮食吗?”
“你可真聪明!”宋积云心情好,也不吝啬赞扬的话,“据他说,他们的漕船走南闯北的,过巡检司又不用缴税,常会给别人捎带些东西。有时候是茶叶,有时候是丝绸,有时候是瓷器。可巧他们这次给几个大商行带了批陈粮过来。户部不是马上要查所有的官仓吗?他们正愁这批陈粮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我不嫌弃,他愿意低价卖给我。”
元允中不由笑了起来,道:“他们卖给了你多少粮食?”
“一百二十万石。”宋积云狡黠地道,“而且我们还讲好,不用现银交易,用瓷器换。”
(本章完)
元允中闻言忍不住低低地笑出声来。
一万二千石粮食,省着点吃,五万人,能吃一个多月了。
足够他平息石景山的民变了。
他温声道:“云朵,谢谢你。”
宋积云说得简单,可他知道,达成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很真诚的说了声:“你辛苦了!”
他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让宋积云一个去面对这些困境了。
宋积云的确很艰难。不说别的,就说买粮食的银子,要不是她在京城开了荫余堂,要不是荫余堂的生意非常好,她拿了荫余堂来做保,她一下子取那么多的现银,银楼不可能那么快就给她筹齐了。
“不客气!”她笑着戳了戳元允中的肩膀,“快点把这些流民安置好才是。”
元允中点头。
有道雪亮的狭长的光芒在密林中一闪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