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节(2 / 3)

……”

“这里的转三衔接是不是有点问题?”

从苏凉被梁华生‘绑架’到花滑馆开始,接下来一天,已经完成自己恢复性训练内容的苏凉,几乎就在花滑馆这里没有挪过窝了。

花滑馆这里的教练和编舞也抓着苏凉跟他讨论——为什么这里用转三会更合适?同样的动作分数,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更困难的这个而不是选择相对简单的这个?

其实在跟苏凉多聊几次之后,这些教练也明白了,苏凉之前也跟他们说过《萨洛夫幻想曲》和《木偶之歌》的编排方案和思路。

但是今天再这样细节地讨论了一整天下来之后,他们对于苏凉的思路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分数和技术难度的排布之后,接下来苏凉的思考方式就是:技术动作服务于情感和美感上的艺术表达。

在今天的沟通过程中,苏凉许多次地提到了‘难性美’。

花样滑冰的表演过程中,这种难性美感正是体现在每一个花滑动作的‘难度+美感’的呈现上,在冰面上滑行、跳跃、旋转的难度以及其中配合音乐、舞蹈动作所传递出来的对艺术和美的呈现,正是花滑的关键。

过于的华国队固有的思路里,还是将花滑的竞技性排在首位,这也是教练们在对选手进行训练时的倾向性根源,也是导致目前华国花滑选手们艺术性普遍不足的根源。

正是因为对于竞技性的过度看重,在训练过程中,对于选手的跳跃、旋转等技术动作,教练组都会抓得比较紧。

只看华国队之前退役的两位前辈都具备四周跳能力,完全达到了当前国际上一线水准的跳跃能力就知道。

也就是花滑队的总教练梁华生始终不停地在强调滑行基础的重要性,否则目前国家队内的训练方向,恐怕也还是强跳跃性质的。

也是各种综合原因的存在,导致了过往华国花滑编排节目时的一些倾向和弱点,有些甚至都不好说是纯粹的弱点,而是干脆就是教练组当初不够重视。

一天的编排讨论下来,苏凉也说得有些口干舌燥了起来,众人正缓了一会儿呢,就见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蹲了胡侃他们几个人在。

其实胡侃从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到了花滑馆这里,他们中午原本先是去的速滑馆,结果速滑馆里没见着苏凉,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苏凉恢复性训练期间,上冰训练的时间也很少,这会儿人在花滑馆呢。

胡侃他们也是知道苏凉被聘为花滑队特殊顾问的,但是听说苏凉从上午就被花滑队的总教练请走‘指导教学’,多少也还是有些惊讶——上午就去了花滑队?那这会儿都下午训练的点了呀!

于是他们迅速地摸到了隔壁的花滑馆,一看——嘿,苏凉还真在花滑馆这里?

不仅是在,而且是被花滑馆这里的教练组给包围了,里一层外一层的,都在听苏凉做讲解呢。

胡侃几人还是第一回见这阵仗,感觉花滑队的那些教练恨不得人手一个小本本,专门盯着苏凉听他讲话,然后手里唰唰唰地记笔记。

还有夸张的,花滑组这里为了记录选手的表演,边上是有两台摄像机的,其中一台干脆被对着苏凉的方向拍了起来,把苏凉介绍的各种内容都全部记录在案了。

进了花滑馆之后,胡侃几人可算是面面相觑——都说苏凉在花滑队这里做指导,之前他们还觉得应该夸张了,现在一看,哪里是夸张啊?之前短道速滑那里的人跟他们说的还保守了不少呢!

于是在教练们疯狂用手里的小本本记笔记的同时,胡侃他们也开始灵感狂涌,也拿着手里的素材记录簿疯狂地记录了起来。

当天下午,冰雪王国花滑版块,先前爆料过的冬训中心工作人员又冒出来开了个帖子。

主题:【苏凉今天一天都泡在了花滑馆。】

所有花滑的冰迷看到这个标题都是一愣——怎么回事?苏凉在花滑馆泡了一天?难不成他要转项目到花滑?

这当然是个玩笑话。

就苏凉当前这个成绩,花滑冰迷们哪怕再馋苏凉也知道,苏凉八成是不可能转项目去花滑了,否则短道速滑上到国家队教练下到冰迷,都不可能放过他们花滑的人的。

如果苏凉真的转项目到花滑,那最开心的人大概就是南韩小棒子了吧?没有人再对他们的短道速滑1500米产生威胁了。

总之,花滑的冰迷们心里挺有数,知道没什么可能了,但是看到这个标题后,不少人还是心里一动——咦?苏凉在花滑馆泡了一天?干嘛呢?

所幸这个楼主也不是标题党,在主楼里他就把事情给说清楚了,苏凉这是被拉去做艺术指导的,主要针对花滑选手们的各种节目内容做一些更加符合艺术审美趋向的调整。

说到这里,这个楼主还感慨了一会儿:【我中途听了几组苏凉的建议,女队那里有选手领悟力比较好的,当场按照苏凉的提议进行了动作上的调整修正,艺术效果确实提升不少,是真的厉害。现在就期待这些选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