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校,我们这个国家正在面临这样巨大的乡村到城市变革,现在可以提前把这个话题拉出来,用写实的素描方式把城市新家跟乡村老家的故事描述出来,给更多人看到。”
好吧,等他把这个很容易拍得淡而无味的高难度电影梗概讲述完,程道明看眼郭优:“那……就我来演这个戏?”
郭优不起哄了:“几年前我们拍过一部《过年》,总体跟这个有点像,但味道、气性却完全不同,我就不再掺和了,那我演幸福来敲门?”
荆小强其实对郭优的电影印象,出国前在于他那部把中国人苦难都演尽的《活着》,出国后当然就是愈加炉火纯青的喜剧片、贺岁片。
某种意义上《活着》这部没能公映,荆小强他们这些业内人士都是私底下悄悄看过的作品,应该是老张和郭优各自最里程碑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他的心态。
禁不住在上辈子混乱而彷徨的二十多岁中反复自问:“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应该追逐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才死马当做活马的非要去找寻,最后在大洋彼岸变成了只是活着。
现在忍不住顺口问了句:“你跟老张拍过什么电影没?”
没想到郭优楞了下:“没有,他现在可是奥斯卡小金人导演,行情高得不得了……”
荆小强吃惊:“有部叫《活着》的剧本,他好像跟我聊过,还没拍啦?”
结果郭优压根儿不知道,反而是程道明还看过这本小说:“好像是听说老张前几年把这个版权买下来准备拍,可马上就拍了《赎罪》,现在彻底火透半边天了,没听说他准备拍这。”
荆小强哂然。
原来自己真的影响改变了许多。
六七年前刚刚在平京出头,安宁被老张借去拍戏,后来买别墅时候遇见,自己有意无意的表达了更为开阔的创作思路。
不要紧盯在过去,更不要翻来覆去的用苦难教育观众。
不能再把以前那种艺术作品动不动就要悲剧收场的惯例延续下来。
放到二十年后,连好莱坞都不敢轻易死主要角色,观众看影视剧就是来放松享受的,谁敢喂屎就死一边儿去。
那会儿还频频在国际拿奖的老张还不以为然,等到凭借《赎罪》彻底拿下最高奖项。
看来他也彻底转过弯来了。
只是和擅长文艺片的黎鞍、擅长动作片的老余不同,老张被深深的打上战争片高手的印记,在欧美就很难有人请个华人来拍战争戏了。
况且莉姐也已经彻底跟老张分开,现在挂在rkg事务所名下,凭借奥斯卡最佳女配,还有之前一系列各种国际奖项,比安宁更适应海外演艺事业。
这部苦难经典,就掩于尘埃了?
荆小强没什么可留恋惋惜的,在他看来所有的文艺叹惋都得为国富民强服务。
没有国际地位,好莱坞也是镜花水月啊。
那部电影最后不是用了个“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么,用歌声不更好。
那就马上把《放牛班的春天》开拍!
真就是马上立刻,李和信本来在沪海那边把控影业集团的两部戏,屁颠颠的赶过来当剧组总管。
哪怕主演过奥斯卡外语片了,他也不觉得自己未来的戏路在海外,更没觉得自己是个多大的腕儿。
可能还是跟着一起到海外见过了世面。
现在顶着影业集团总经理的头衔,在全国各地操持剧组,偶尔碰见特别喜欢的角色才过把瘾。
不用说,这部乡村电影里的“反派”暴躁严厉的校长角色,被影业集团总经理给抢了去。
汪志文笑得嘴都合不拢,两个奥斯卡金奖获得者给他做配呢。
一边在鹏圳歌剧院拍荆小强衣锦还乡的画面,一边全力以赴的在鹏圳、粤东的各种学校选拔小演员。
凑了几十个毫无拍摄经验的孩子参演。
大部分还是焦漪联系的乡村中小学学生,她自己很贡献了几个平时就注意到很有灵性的孩子。
大家都觉得这种原生态的家伙才最容易出彩。
当然荆小强也就成了无可争议的音乐顾问,除了电影里出彩的歌曲、配乐制作,连整个放牛班的合唱、汪志文这个主角音乐老师都得他来传授技巧。
好在杜若兰也能帮上忙,两人很得孩子和家长们喜欢。
每天拍摄都是一大堆家长挤在旁边追星,还有人给荆小强炖汤润嗓。
这怎么可能,你们怕是不知道小强的嗓子有多珍贵,能随便喝不明来历的东西吗,潘云燕都当仁不让的截住,只能喝她的汤。
cia的探员们在鹏圳呆了这么久,看荆小强又一头扎进郊区乡镇里的剧组片场,等到看见《当幸福来敲门》剧组又加入进来,他们终于受不了全都撤回hk去等候了。
这片除了工地就是工厂的地方,让他们偶尔来出任务还行,长期呆在这样的地方简直要疯。
可对荆小强他们来说,这
耽美小说